12个日日夜夜。
从共和国领导人到普通百姓,从军队将领到村寨民兵,人们都在为同一个人的生命而焦急,为同一个人的生命而行动。人们一遍遍呼唤着同一个名字——王伟,你在哪里?
4月1日上午9时07分,美军用侦察机撞毁我军用飞机,飞行员王伟跳伞坠海。从那一刻起,一场让全国军民牵挂,也令世界关注的搜救行动,在祖国的南海展开。
南海连着中南海——江泽民主席说:人是最可宝贵的
北京,中南海。4月1日上午,中共中央总书记、国家主席、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得知王伟跳伞坠海的消息后,立即指示海军司令员石云生、政委杨怀庆,要不惜一切代价,运用一切手段全力搜寻王伟同志。
4月3日,江主席在会见外宾时发表谈话指出:人是最可宝贵的。我对这名飞行员的人身安全十分关心,已多次指示要不惜一切代价,全力进行搜救。
4月4日,江主席赴拉美六国访问启程前,再次指示海军司令员石云生和其他有关同志,尽全力继续搜寻跳伞飞行员。他深情地说,我心里一直惦着被美国军事侦察机撞毁的那架飞机上的飞行员。
4月7日,正在国外访问的江主席心里仍惦记着王伟,打电话给军委领导同志,了解搜寻进展情况,并委托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代表他看望慰问王伟的妻子阮国琴。
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国务院总理朱基,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、国家副主席、中央军委副主席胡锦涛,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、迟浩田等领导也十分关心王伟的生命安全,多次询问搜寻情况。
在搜寻王伟的十多个日日夜夜里,海军司令员石云生、政委杨怀庆等海军领导同志,亲自坐镇指挥,及时向参加搜寻的官兵传达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的重要指示,及时调派海空力量,根据水文气象的变化,调整部署搜寻方案。海军航空兵和海军南海舰队的领导同志坚守在一线,组织指挥搜寻工作。在这次搜寻行动中,率舰出海、驾机的师团领导干部达300多人次。
交通部部长黄镇东、海南省委书记杜青林得知我跳伞飞行员王伟遇险后,立即派出船只,组织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以各种方式进行搜救。
截至4月11日晚,在整整11天的海、空、陆立体搜寻中,海军和有关部门共出动飞机109架次,舰艇101艘次,救捞船、渔船等民用船只1000多艘次,人员近6万人次,搜寻海域面积超过30万平方公里,搜寻海岸线近200公里。这是共和国历史上,规模最大、强度最高的一次海上搜救行动。
北京、广州、海南,军民闻讯而动——时间就是生命
时间就是生命。4月1日上午9时10分,从西沙飞往海口的海军航空兵某运输机团张建军机组,接到海军南海舰队航空兵指挥所命令后,立即改变航向,20分钟后第一个到达事发海域展开搜寻。
几乎同时,海航某团直升机从邻近机场紧急升空;由北京飞来陵水执行任务的某运输机团赵青松机组,也迅速起飞前往搜寻。
9时30分,战舰列阵的榆林军港,启航的笛声响彻云霄,数艘导弹护卫舰、猎潜艇、大型救生船紧急出航。
在同一时间内,在南海海域执行训练任务的海军南海舰队某舰艇编队,也奉命全速驶向海南岛东南海域。
这一天,国家海上搜救中心连续发出航行警告,通知过往船舶加强望,协助搜寻遇险人员。
这一天,海南省渔业厅发出紧急通知,要求在我飞行员坠海海域作业的广东、广西、海南的渔船加入搜寻行列。
这一天,广州救捞局“穗救202”以最快速度赶赴事发海域。
……
从海面到天空,从军队到地方,从白天到夜晚,一场规模空前的搜寻行动紧张而有序地展开:空中,一架架侦察机、运输机、直升机,从低空、超低空不同高度展开拉网式观察;海面,驱逐舰、护卫舰、猎潜艇划出一道道整齐的航迹。每一艘舰船的船舷,都站满了心情焦急的官兵,他们用双眼扫瞄着每一寸可能漂浮着战友的海面,哪怕是一件背心、一把雨伞、一块木板、一张渔网,都要打捞上来仔细辨识。
白天,官兵们顶着30多摄氏度的高温,站在炙热的甲板上睁大双眼仔细搜寻;晚上,轮班休息的官兵仍不愿下岗,在上下起伏、左右摇晃的甲板上一站就是一个通宵。4月4日晚,某护卫舰机器出现故障,代理机电长陈福带领机电班的水兵连夜排障,从晚上11时一直干到第二天早晨5时。处理完故障后,他们顾不得休息,急忙爬上甲板搜寻。4月10日,“9027”号机组到达5号海域后,机长张建军把平时执行任务的4000米飞行高度降到300米,速度也减到了每小时280公里。由于长时间低空飞行,加上机舱内温度高达50摄氏度,机组人员非常疲劳、汗流浃背,可他们依然一动不动地趴在舷舱上,仔细观察海面上的漂浮物,期盼着奇迹的出现。
在海军航空兵搜寻一线指挥所里,电子大屏幕上显示着飞机搜寻动态,各种飞行技术参数在一台台电脑荧屏上跳跃,电话铃声、电台的滴嗒声此起彼伏。指挥员唐一平头戴耳机、手持话筒镇定指挥,参谋人员紧张绘制着飞行航路图。自4月1日以来,指挥所的同志每天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,有时连吃饭的时间都腾不出来。为了战友,参加搜寻的官兵人人都在争分夺秒,竭尽全力。
千万次呼唤着你,千万里追寻着你——归来吧,王伟
战友、同胞情深似海。
参加搜寻的官兵和人民群众视王伟如亲人。人们千万次呼唤着王伟,千万次搜寻着王伟,用感天动地的不懈努力谱写了一曲拯救生命的壮歌。
连续搜寻的某护卫舰官兵们,多么希望通过自己的双眼发现奇迹,舰舷两侧、舰尾甲板和指挥台上,每时每刻都站满了望眼欲穿的水兵。舰长赵晓刚对全舰战斗岗位实行了优化配置,尽可能多地挤出一个人参加搜寻。他说:“多一个人就多一双眼睛,多一分发现王伟的希望。”
4月4日黄昏,一名水兵在海面上发现一块类似救生筏的漂浮物,上面还有东西在活动。大家一阵兴奋,禁不住欢呼起来,赶紧驾舰靠近,竟发现是一块泡沫板,上面站着一只大鸟。水兵们大失所望,心里又增添了一份沉重。水兵江卫国说:“我真恨不得多长一双眼睛。”几天来,他常常在舰舷旁一站就是一整夜,有时禁不住大声呼喊,热泪长流。
“深圳”舰舰长李晓岩是一名飞行员舰长。他带领官兵站在视野比较开阔的后甲板,冒着烈日,顶着海风,每天用焦急期盼的目光搜寻着茫无边际的海面。他说:“我知道飞行员都带有救生装备,我多么希望救生装备能帮助王伟坚持到我们发现他的那一刻。”
在王伟所在飞行部队,战友们更是心急如焚。在搜寻指挥所,指挥员沈荣华连续6天6夜指挥搜寻,累了在椅子上打个盹,饿了啃块干面包。他说:“找不到王伟,哪能睡得着觉、吃得下饭?”某飞行团长王绍军为了达到最佳的搜寻效果,驾驶直升机超低空飞行,大胆降到离海面10米的高度展开穿梭式盘旋搜寻,他盼望着战友王伟出现在自己眼前。“9027”机组每天飞行超过9小时,搜寻海域面积达4万平方公里。副团长张建军一直亲自驾机飞行,每天都是超强度工作。机械师张俊的妻子生病,好几次昏迷过去。可他不顾大家的劝阻,一直坚持参加搜寻。航空兵某师政委张军介绍说:“连续十多天不间断、大强度飞行,参加搜寻的飞行员十分疲劳。但每一个飞行计划下来,飞行员都主动争着去。飞机白天飞,地勤人员连夜加班检修,一干就是一个通宵,为了王伟,大家真是什么都豁出去了。”
生死未卜的王伟,时刻牵动着他的第二故乡海南人民的心。870多艘渔船在海上颠簸,昼夜搜寻着。“11103号”渔船已连续搜寻9天,船长梁土养说:“搜寻王伟虽然影响了捕渔,经济收入少了,但只要能找到他,我们这点损失算什么。”
三亚市在组织500多艘渔船出海搜寻的同时,还组织了4000多名群众和民兵沿海岸线寻找王伟的下落。
在革命老区陵水县,渔民们争先恐后要求加入到搜寻王伟的行列。从4月2日开始,渔民们自发组织起来赶往事发海域,沿海渔村先后出动了200多艘渔船、800多名渔民出海搜寻。64岁的老渔民陈联志说:“王伟是我们的亲人,我不能不去。”他已连续10天开船出海。
在天涯海角的崖州湾,沙滩上的气温高达40多摄氏度,阳光下的海水反射出刺眼的光波。参加岸边搜寻的数千名民兵和群众,没有一人在树荫下停下脚步,他们喊着王伟的名字,沿着海岸线一寸一寸地往前推进。在他们当中,有的是兄弟并肩,有的父子携手,有的母女同行,有的甚至全家出动。沿海岸的村村寨寨都设立了望哨,村民们24小时轮流不间断地观察海面。各村还设立了流动哨,分块分片责任到人。
4月10日中午,有人报告石洲岛还是个空白点。三亚市武装部部长周乃武命令:“天涯海角海上快速反应民兵分队”立即前往搜寻。就在民兵分队跳上快艇准备出发时,一位中年妇女边追赶边喊着:“等一等!”说着,把一个保温瓶递给民兵队长,眼含热泪地说:“王伟已在海上十天了,这里面是冰块,找到他让这位好兄弟含上一块,他渴啊!不能猛喝水,让他慢点……”
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,搜寻工作一刻也没有停止。面对茫茫海空,人们依然在一遍遍深情地呼唤:王伟,你到底在哪里?王伟,祖国盼望你早日归来!
(新华社北京4月13日电)